【3.佛学入门 • 谈锡永作品集 • 1. 闲话密宗】
30100042
(四十二)根是「般若」
笔者对密乘“基、道、果”的体会是——基是“般若”,道是“唯识”,果是:“如来藏”。但对此说法,却须要加以说明。
我们并不是炒杂碎,将大乘佛学的三种主要思想炒为一碟。也即是说,此间并无机械的分割,是故对此必须通盘理解。
“般若”即是空性,这是大乘佛学的基础。诠释“般若”,有许多家的说法,每种说法,都出于实际的证悟,是故都有价值。
“空性”的定义是,宇宙间一切事物与现象,都无永恒不变、独立自存的本质,是故宇宙物质无最基因,亦无造物主。
然而在这定义之下,如何理解,便有各宗各派的不同。龙树的理解,称为“中观”;无著的理解,称为“唯识”,前者又名 “空宗”,后者却名“有宗”。
中观家说,一切事物与现象为什么既非永恒,亦不能独立自存呢?因为他们的成立,都凭“缘起”。缘即是客观条件,当客观条件具足时,事物与现象生起;当客观条件变化时,事物与 现象亦随而变化(变即是不永恒.);当客观条件消失时,事物与现象亦随之还灭。
这是从事物的本体来说空性,名为“缘起性空”。然而唯识家却从另一个角度出发,来看空性,这个角度是专看事物的外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