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3.佛学入门 • 谈锡永作品集 • 1. 闲话密宗】
30100038
(三十八)禅宗即是「大圆满」
《维摩经》说“如来种”,但非专说,是故读经的人便容易将注意力转移,注意到他的“不可思议解脱法门”。
其实,这个法门即是“无住为本”,无住者,不生分别想(读者可以再看看前说天女散花的故事,舍利弗以为天花着衣不合佛制,天女便告诉他,不可心生分别),能不生分别,则烦恼、 非法、邪见等皆是“如来种”。因为此时心识已不为所染,亦即心识不起污染的功能,而清净的功能便自然显露。由烦恼离烦恼,即是如此。“大圆满”所修习的,即是如此。若解之为圆陀 陀、光脱脱,是犹落在分别的层次,并非“无住”。
禅宗在六祖以前,用《入楞伽经》印心。此经所说,便亦是 “如来藏”的思想。禅宗的修习同“大圆满”,只无其前行,由是可见,一修到这个阶段,便非以“如来藏”作为见地不可。试举 —宗禅宗公案为例
尼到赵州问密密意。赵州伸手便探其穴。尼曰:“和尚还有这个! ”赵州曰:“某无这个, 汝却有这个。”
“有这个”,便非“无住”。故赵州禅师之言,等于说:“我无分别,你却有分别。”这便即是禅家的“密密意”。赵州说有说无,非说本体有无,只是说心识所起的净染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