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3.佛学入门 • 谈锡永作品集 • 1. 闲话密宗】
30100032
(三十二)密乘菩萨全属建立
这样说时,读者也许会问:什么?密宗的诸佛菩萨是建立出来, 不是实际存在的吗?
笔者的答复是:正是。
其实,大乘经典中出现的菩萨与佛,无一不由建立而成。
为了表示众生都可成佛,便有一个“常不轻菩萨”,对一切众生都不敢轻慢;为了表示对众生的悲心,便有一个“常悲菩萨”,对众生之苦加以悲悯。这样的例子多得很。
大凡在大乘经典中,作为上首的三几位菩萨,其名号往往即是一经的表义,若不视为建立,那就说不过去。
仍然以《维摩经》为例。此经的上首菩萨是“等观菩萨”、“不等观菩萨”、“等不等观菩萨”,佛弟子熟悉的观音菩萨,排名远远落后,为什么?因为此经说的是“不二法门”,其不二即在于“观”,因此便特别突出三位以“观”为名号的菩萨。
“等观”是无分别观察诸法的总相,亦即一切智;“不等观” 是作权宜方便,分别观察诸法的别相,亦即道相智;“等不等观”是对诸法的总相与别相悉皆通达,亦即一切相智。
密宗的修持见地,正在于持着了解诸法的智,而在日常生活中起修。日常生活诸多烦恼,行者能于烦恼中不为烦恼所染(是谓之清净),便正靠着有正智作观。
所以,其实不但是密乘,即使是显宗,诸佛菩萨亦无非由建立而成。但我们却千万不要以为这样就很无稽,盖在佛家眼中,任何事物皆由众生的心识建立,唯识宗所说的,便是这一重道理。既然整个法界都可由心识建立,是则诸佛菩萨当然都可以由心识建立。
这样,建立出来的诸佛菩萨岂不是虚幻?
对的,他们的本体的确虚幻,正如山河大地、日月星辰一样,其本体了无实际。但是,一切本体虚幻的事物,都有他们的作用,其作用则真实不虚,是故本体虚幻的诸佛菩萨,其功能则自真实。我们学佛,必须了解这层道理,《金刚经》所发挥的,亦正是这层道理。
——是故佛弟子须菩提当日听见释迦这样说时,便心生怖畏,怕这层道理将来不能为人了解。为什么须菩提会有如此 顾虑呢?正因为这层道理,可以令一些人动摇了信仰。
然而密乘的修习,却恰恰以此作为基础。西藏密宗宁玛派的“大圆满”,称为“即身成佛”的法门,便亦正以其有这重见地而已。
所以密乘建立一系列的“金刚”,并赋予以“'能断一切,而不为一切所断”的涵义,便是这重见地的表义。盖正因诸法都无真实本体,则清净与烦恼,便无非只是事物的功能,了解这点,则自不为烦恼所缚。